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郑月宏
郑月宏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血管外科   主任
北京协和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的异常凝结。血栓形成后,可阻塞深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压力升高及无菌性炎症。

一、病因。静脉血流减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二、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出现局部肢体的肿胀、胀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待深静脉大部分或完全再通后,小腿还会出现广泛的色素沉着和慢性复发性溃疡。当出现下肢肿胀时,由于血栓的部位不同,肿胀区域也会有所不同。

  • 1、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股静脉或小腿深静脉,可分别导致大腿或小腿肿胀。
  • 2、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髂-股静脉,可导致全下肢明显肿胀,其中以左侧多见。
  • 3、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全下肢深静脉,可导致全下肢明显肿胀,出现典型的“股青肿”表现,患肢皮肤发亮,颜色青紫,且出现水疱或血泡。除剧烈疼痛外,患者还可表现为高热及神志淡漠,甚至出现休克表现。

三、治疗方法。

  •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病情允许时可穿着医用弹力袜活动。
  •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抗凝、溶栓、防治血小板聚集、扩充血容量及降低血黏度等。
  • 3、手术治疗:在血栓形成早期,患者可选择导管取栓或经导管直接溶栓。如已出现“股青肿”,则需要手术取栓。

四、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手术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若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可选择足底静脉泵或间歇气体加压治疗。

五、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不能自愈,也难以完全根治,但通过积极治疗,疾病发展可得到控制,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以避免。若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并发肺栓塞,则预后较差,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4-03-09 19:27
内容
审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