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增生是指由于牙龈组织的细胞成分增多所导致的牙龈体积增大。
一、致病原因。
- 1、口腔卫生不良。由于长期不刷牙,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龈沟内,经细菌作用形成牙菌斑或者牙结石,可能会引起牙龈炎而造成牙龈增生。
- 2、鼻腔疾病。如果患有鼻腔疾病,由于长时间用口呼吸,导致口腔长期受到空气的刺激,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
- 3、咬合关系错乱。如果存在前牙拥挤、排列错乱、深覆咬合等牙颌畸形,可能会导致牙龈经常受到食物的刺激而引起牙龈增生。
-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牙龈增生,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孢素A、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三类药物。
- 5、肿瘤因素。比如白血病患者由于大量不成熟白细胞聚集在牙龈组织内,也可能会出现牙龈增生。
- 6、家族遗传因素。比如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也会导致牙龈增生,而且会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二、临床表现。正常牙龈呈粉红色,龈缘菲薄且紧贴牙面。当出现牙龈增生时,龈缘变厚,并且体积增大,牙龈乳头变得圆钝,呈球状,颜色可为鲜红色、暗红色或粉红色。
三、治疗方法。牙龈增生患者首先要去除病因,并且严格控制口腔卫生,必要时可以配合局部用药(如用3%双氧水冲洗牙周袋)或者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