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连中草药的功效和作用

李培红
李培红   主任药师   硕士生导师
药学部   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味连、雅连主产于四川、湖北,云连主产于云南。传统医学认为,黄连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功效作用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清热燥湿

黄连苦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长于清中焦湿热,可用于治疗湿热中阻、气机不畅导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吞酸。此外,黄连能降火去湿以止痢,可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泻火解毒

黄连入心经,能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热病、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以及热盛迫血妄行导致的吐血衄血。

现代应用

1、黄连具有抗炎、解热的作用,常应用于清热药中,如栀子金花丸、双料喉风散、儿童化毒散、导赤丸、明目上清片等。

2、黄连具有抗细菌毒素、止泻的作用,可应用于胃肠道系统用药中,如胃力康颗粒、固肠止泻丸、枳实导滞丸、香连胶囊、仙鹤胶囊等。

3、黄连具有降血糖作用,可应用于降糖药中,如消渴安胶囊、消渴灵片等。

需要注意,大家应该合理的使用中成药,不能随意用药。当您有用药需求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适宜人群
黄连适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者;湿热泻痢者;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者;痈肿疖疮、目赤牙痛者;湿疹、湿疮、耳道流脓者。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者

黄连大苦大寒,能清中焦湿热,可以治疗湿热阻滞中焦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或者肝火犯胃引起的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湿热泻痢者

黄连能去脾胃大肠湿热,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或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以及湿热下痢脓血日久。

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者

黄连能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高热烦躁、高热神昏、心烦不寐,以及热盛迫血妄行导致的吐血衄血。

痈肿疖疮、目赤牙痛者

黄连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可以用于治疗热毒壅盛引起的痈肿疔毒、目赤肿痛、牙痛等。

湿疹、湿疮、耳道流脓者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外用可治皮肤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眼目红肿。

需要注意,本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来治疗上述疾病,具体组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用药物情况等制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大家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禁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脾胃虚寒者

黄连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服用黄连容易出现胃肠不适,如腹痛、腹泻等。

阴虚津伤者

黄连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使用后有加重病情的风险。

使用方法
内服或外用。
内服

水煎服或外用适量。本品多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中药组方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煎煮后内服。需要注意,具体的熬药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需要遵照医嘱,以保证药液能够发挥相应的疗效。

外用

取适量黄连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2-5g,外用适量。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加强INR监测(监测抗凝药物效果的指标,INR过高就有出血的风险)。
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治疗窗很窄的抗凝药物,也就是说很小的血药浓度改变都有引起出血的风险(轻者出现流鼻血、牙龈出血、便血、皮下出血的情况,重者可能出现脑出血或血栓栓塞)。黄连可能加强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易增加出血风险,因此,为保证用药安全,两种药物在合用时应加强INR监测。

温馨提示

黄连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对于需要该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参考来源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196-202.

[2]钟赣生,杨柏灿.中药学(新世纪第五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94-96.

[3]叶佐武,石佳娜,王小军.华法林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用药监护[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5):465-466+476.

发布时间:2024-05-22 14:02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