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转氨酶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肝脏的酶,在肾脏、心脏和肌肉中也少量存在,是肝功能检查的指标之一。丙氨酸转氨酶高,可能是生理因素所引起的,也可能是药物因素、病理因素所致。如果发现丙氨酸转氨酶高,需要遵医嘱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医生通常会进一步结合其他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生理因素。如果在检查前患者存在喝酒、熬夜或睡眠不好等情况,会影响肝功能的检查结果,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偏高。针对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
二、药物因素。具有特殊药物服用史,例如他汀类药物、抗生素、阿司匹林等,均可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看是否需要替换相应作用的药物,防止丙氨酸转氨酶继续升高。
三、病理因素。
- 1、肝脏疾病:比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均可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休息,合理饮食,避免饮酒,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辅以合适的药物治疗,比如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酒精性肝病患者首先需戒酒,继发营养不良者在戒酒的基础上应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另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糖皮质激素、保肝抗炎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美他多辛等)、维生素等,病情严重者,必要时需进行肝移植。
- 2、肝外疾病:比如胆囊息肉、心肌炎等疾病,都可以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胆囊炎以外科治疗为主,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切除;心肌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患病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波动,给予清淡、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饮食。另外,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如磷酸肌酸、辅酶Q等)的药物,以及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