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指甲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则是指乙型病毒性肝炎,二者症状是有所不同的。
1、甲肝症状:潜伏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在发病初期,患者可以有低热或者中等程度发热,尿色发黄,同时可伴有食欲下降、厌油、腹部不适等消化道表现以及全身乏力不适,常被误诊为感冒、慢性胃炎。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发热会越来越严重,体温最高可以达到39度;消化道症状也越来越严重,从不思饮食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另外,还可出现明显的黄疸表现,包括尿色如茶、眼白发黄,甚至全身皮肤黄染。少数人还可以出现肝外表现,例如关节疼痛等。一般黄疸出现2~6周后,上述症状可逐渐缓解。
2、乙肝症状:根据病情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但前者在临床上现已少见,老百姓常说的“乙肝”通常是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症状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随后可能出现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症状。当病情严重到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时,还会出现相应的肝功严重损害的症状。
需注意,甲肝和乙肝都是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均需要及时就医,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甲肝和乙肝均可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免疫力较差的婴幼儿,以及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等感染风险高的人群,可以选择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