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鞭草是马鞭草的别名。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湖北、江苏、贵州、广西。传统医学认为,马鞭草药性苦、凉,归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的功效,用于治疗癥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
铁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

李培红
主任药师
硕士生导师
药学部
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功效作用
马鞭草具有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的作用。
活血散瘀
马鞭草味苦性凉,且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癥的作用,既可以用于治疗瘀滞经闭痛经,又可以用于治疗癥瘕积聚。
解毒
马鞭草味苦泄降,性凉清热,具有解毒清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导致的喉痹肿痛,及疮痈肿痛。
利水、退黄
马鞭草性善通利,具有利水、清热、退黄疸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热淋涩痛、黄疸不退。
截疟
马鞭草具有截疟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疟疾。
现代应用
马鞭草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可运用于具有清热作用的泌尿系统药、抗感冒药、抗肝炎药中,如前列舒通胶囊、前列闭尔通栓、清热感冒颗粒、云实感冒合剂、宜肝乐颗粒、金马肝泰颗粒等。
需要注意,大家应该合理的使用中成药,不能随意用药。当您有用药需求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适宜人群
马鞭草适用于癥瘕积聚、痛经经闭者;喉痹、痈肿者;水肿、黄疸者;疟疾者。
癥瘕积聚、痛经经闭者
马鞭草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癥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指腹部出现可摸到的包块)。
喉痹、痈肿者
马鞭草具有解毒清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导致的喉痹肿痛、疮痈肿痛,缓解患处肿胀、疼痛等症状。
水肿、黄疸者
马鞭草具有利水、退黄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热淋涩痛、黄疸不退。
疟疾者
马鞭草具有截疟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疟疾。
需要注意,本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来治疗上述疾病,具体组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用药物情况等制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大家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原因
马鞭草药性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
使用方法
本品多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中药组方中,一般情况下,需要煎煮后内服。需要注意,具体的熬药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需要遵照医嘱,以保证药液能够发挥相应的疗效。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5-10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确,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间需要合用其他药物,请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温馨提示
马鞭草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以免发生用药风险。
参考来源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发布时间:2024-07-31 08:21
内容
审核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