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传统医学认为,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泡酒可以减其毒性、矫其腥味,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蜈蚣泡酒功效与作用

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具有息风镇痉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蜈蚣为虫类药,具有搜风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等。
蜈蚣有毒,味辛行散,性善走窜,能以毒攻毒,具有解毒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内侵,或痰湿凝结,或瘀滞闭阻脉络导致的疮疡、肿毒、瘰疬、痰核等。
1、蜈蚣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作用,可运用于清热药、祛风药中,如至圣保元丸、牛黄清脑开窍丸、小儿抽风散、活血解毒丸、狼疮丸等。
2、蜈蚣具有抗炎作用,可运用于祛风湿药中,如风湿福音丸、通痹片、蚂蚁双参通痹丸等。
3、蜈蚣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可运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中,如抗栓胶囊等。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风内动导致的惊痫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及破伤风等证。
蜈蚣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等。
蜈蚣具有攻毒散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蛇虫咬伤,以及热毒内侵,或痰湿凝结,或瘀滞闭阻脉络导致的疮疡、肿毒、瘰疬、痰核等。
蜈蚣性善走窜,血虚生风者服用后有加重病情的风险,应谨慎服用。
蜈蚣有毒,孕妇不宜服用,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临床常用剂量为3-5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2:1073-1075.
[2]杨森,刘东义,杭传珍.最新中药材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369-370.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