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传统医学认为,青蒿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作用,用于治疗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青蒿的功效和作用

李培红
主任药师
硕士生导师
药学部
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功效作用
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作用。
清虚热、除骨蒸
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入阴分,能清透阴分伏热,适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伤,虚热内生导致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低热不退等症。本品有清虚热、除骨蒸的功效,与滋补肝肾之阴的药物配伍,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导致的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解暑热
青蒿苦寒清热,辛香而散,能解暑热,常用于治疗外感暑邪、发热口渴、头痛头昏等症。
截疟
青蒿辛寒芳香,主入肝胆,能缓解疟疾发作、寒战壮热,可用于疟疾兼有暑热或湿热者。
退黄
青蒿有利胆退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现代应用
1、青蒿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中青蒿素具有强烈的抗疟原虫作用,可运用于抗疟药中,如青蒿琥酯片等。
2、青蒿具有解热、镇痛、抗炎、调节免疫等的作用,可运用于抗感冒药、清热药中,如银胡感冒散、咳感康口服液、重感灵片、去感热注射液、复方樟脑软膏、青蒿鳖甲片等。
3、青蒿还运可用于解暑药中,如小儿暑感宁糖浆、生茂午时茶、闽东建曲等。
需要注意,大家应该合理的使用中成药,不能随意用药。当您有用药需求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适宜人群
青蒿适用于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者;暑热外感、发热口渴者;疟疾者。
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者
青蒿能清虚热、除骨蒸,可用于治疗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低热不退等症,还可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暑热外感、发热口渴者
青蒿能解暑热,常用于治疗外感暑邪、发热口渴、头痛头昏等症。
疟疾者
青蒿有截疟的功效,能缓解疟疾发作、寒战壮热,可用于疟疾兼有暑热或湿热者。
需要注意,本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来治疗上述疾病,具体组方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合用药物情况等制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大家不要盲目用药。
禁忌人群
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慎用。
原因
青蒿药性苦寒,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使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
孕妇、婴幼儿慎用。
孕妇
青蒿性寒,中医认为寒凉药不利于安胎,因此孕妇应慎用。
婴幼儿
婴幼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全,青蒿性寒,可能会对婴幼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慎用。
使用方法
水煎服,后下。青蒿含有挥发油,煎煮时间过长会影响药效,需后下(其它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将其放入,称为后下),具体情况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6-12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确,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间需要合用其他药物,请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温馨提示
青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调理身体,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以免发生用药风险。
参考来源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发布时间:2024-08-12 15:03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