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牛是中药地牯牛的别名。地牯牛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主产于华南及四川、台湾等地。传统医学认为,地牯牛味辛、咸,性平,有毒,具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癥、拔毒去腐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癥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敛。
沙牛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王丽霞
主任药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功效作用
地牯牛具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癥、拔毒去腐的作用。
通淋、截疟、软坚消癥、拔毒去腐
地牯牛味辛、咸,性平,具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癥、拔毒去腐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癥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敛。
适宜人群
地牯牛适用于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癥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敛者。
禁忌人群
尚不明确。
特殊人群
孕妇、儿童慎用。
原因
本品有毒,孕妇、儿童最好不要服用。
使用方法
内服或外用。
内服
研末服用。
外用
捣敷或研末撒。
用量
临床常用剂量为1.5-5g(或3-10只),外用适量,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请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本品的合用禁忌尚不明确,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果您在使用本品期间需要合用其他药物,请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温馨提示
地牯牛是一种中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参考来源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9[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5.
发布时间:2024-08-20 14:53
内容
审核
审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