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根据其涉及脏腑不同,主要分为心阴虚、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
虚火的主要分型及常用的药物包括:
1,心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感到手脚心发热、潮热夜间出汗、面颊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等。治以滋补心阴,清心安神。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天王补心丹等。本品处方中含朱砂,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肺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严重者失音、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深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治以养阴润肺。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等。其中,养阴清肺丸糖尿病患者禁服;有痰多粘稠或稠厚成块等痰湿壅盛表现者禁服。
3,胃阴虚证:主要表现为胃脘嘈杂、饥饿但不想进食、或胃部胀闷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打嗝)、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治以滋阴和胃。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阴虚胃痛颗粒、养阴清胃颗粒等。个别患者服用养阴清胃颗粒后会出现胃中不适,恶心、腹胀等;孕妇慎用。
4,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而痛、牙齿松动、脱发、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崩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胸烦躁)、潮热盗汗(夜间出汗)、面色深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以滋补肾阴。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包括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其中,大补阴丸孕妇慎用;糖尿病患者禁服;感冒发热的患者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有虚火者通常病势缓慢,病程较长。临床特征主要为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但涉及脏腑不同,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和所用药物也各不相同。此外,虚火在临床上还需要与实火进行鉴别。故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接受专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切勿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