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又称为脓疱疮,为儿童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1、分类:根据发病年龄、感染特点主要分为大疱型脓疱疮、寻常型脓疱疮和新生儿脓疱疮三种类型。
2、传染性:本病传染性很强,可由直接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
3、病因:绝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也可由两种细菌混合感染所引起。另外,儿童、免疫力低下、皮肤破损、气候温热潮湿等,也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4、症状:大疱型脓疱疮以迅速增长的大疱为特征,疱液先清澈后混浊,疱内有半月状积脓,由于本型传染性较强,大疱破溃后,脓液流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形成新的脓疱。寻常型脓疱疮典型皮损为脓疱破溃后,脓液干结成黄色厚痂,并因搔抓而与周围皮损相互融合。新生儿脓疱疹,起病急骤,形成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伴有高热等严重全身症状,容易并发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重症感染,危及生命。
5、治疗:本病以局部治疗为主,可使用3%硼酸溶液、0.5%聚维酮碘溶液等进行局部清洗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硫酸新霉素软膏、呋喃西林乳膏等外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多数患者经局部治疗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可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洛胶囊等敏感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时间穿戴潮湿、紧身的衣物,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加强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