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对添加食物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添加辅食的时间、种类、数量以及快慢等应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循序渐进。一般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辅食添加的适宜年龄:大多数婴幼儿满6个月是开始添加辅食的适宜年龄。过早(4个月前)、过迟(8个月后)添加辅食均会造成不良影响。
2、继续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前期阶段一般不应影响奶量的摄入,随辅食数量、质量的增加,辅食添加中后期会相应地减少乳类的摄入。
3、由一种到多种:开始添加辅食时,要一种一种地逐一添加,当婴儿适应了一种食物后再开始添加另一种新食物。这样有助于观察婴儿对新食物的接受程度及其反应,特别是对食物的消化情况和过敏反应。一种食物一般要适应5~7天后再考虑添加另一种新的食物。
4、由少量到多量:开始添加的食物可先从每天1次开始,之后逐渐增加次数2~3次。每餐食物的数量也由少到多,逐步增加,例如刚开始添加1/2勺米粉和菜泥,渐渐增加到2~3勺。
5、由细到粗:早期阶段添加的辅食应是细软的泥糊状食物,逐步过渡为粗颗粒的半固体食物,当幼儿多数牙齿特别是乳磨牙长出后,可给与较大的团块状固体食物。
6、单独制作:婴儿辅食宜单独制作,不加盐、糖和其他调味品。注意制作过程的卫生,现做现吃,不喂存留的食物。
7、按需喂养:父母要善于观察了解婴儿膳食需求和进食状态,适时调整喂养节奏,个体化地满足婴儿膳食需求。定期检测其身长、体重等体格指标,以判断孩子是否摄入了充足的膳食营养。
8、积极喂养:父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回应孩子进食提示和信号,以微笑、眼神交流和鼓励的话语积极回应孩子进食;注意尝试不同的食物组合、口味和质地,要缓慢和耐心的喂养;如果孩子停止进食时应先等待,然后再次尝试喂食;根据孩子发育水平,适时帮助孩子自主进食,练习手抓、用勺、用杯进食以增加孩子进食兴趣;积极鼓励孩子的进食行为但不强迫进食,避免用食物作为安慰和行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