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是育龄期女性排卵后,在卵巢形成的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囊性结构。
1、形成: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会因排卵活动而发生周期性的形态功能变化,每个周期内会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排卵完成后,卵泡内液体流出,卵泡壁塌陷,残留卵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在激素作用下,会形成一个具有分泌功能的囊性组织,由于该组织细胞内含有胡萝卜素,外观呈黄色,所以被称为黄体。
2、功能:黄体的主要功能为分泌孕酮,滋养子宫内膜,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黄体的体积和功能,在排卵后第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达到高峰。黄体功能异常,则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不孕、早期流产等。
3、退化:如果排出的卵子受精,则黄体在HCG作用下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直到妊娠3个月时胎盘形成接替黄体的内分泌功能。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黄体会在排卵后第9~10日开始退化,逐渐萎缩变小,被周围结缔组织取代,外观变白,称为白体,至第14日退化完全。之后新的周期开始。
黄体对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和妊娠状态,保持生育功能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排卵期出血、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闭经等症状,以及难以怀孕、反复流产等异常妊娠表现,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排查是否存在黄体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