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是指脊髓、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常见症状。
一、病因。
- 1、神经源性:如腰椎管狭窄、中央型椎间盘脱出、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症、胸椎间盘突出症等,上述病变可能使马尾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进而引起间歇性跛行。
- 2、血管源性: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等,由于上述病变可能影响患者腿部的血液供应,所以可能造成间歇性跛行。
- 3、脊髓源性:比较少见,主要是由脊髓本身原因引起,如脊髓的动、静脉循环障碍引起的脊髓缺血。
二、症状。
- 患者主要表现为行走时下肢逐渐出现越来越明显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以至于不能继续正常行走,需要进行休息。通常,在休息片刻后,上述症状会有所缓解,此时患者可以继续行走,但一段时间后会再次出现下肢不适。
三、治疗。
- 1、一般治疗:有计划的指导性锻炼是间歇性跛行治疗的基础。患者回家后需按医嘱进行每次30~40分钟的行走锻炼,直至感受到接近最疼痛的程度才能停止。这种锻炼每周需要坚持至少3次,约持续12周左右。如果患者存在其他基础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具体运动方案需咨询医生进行调整。
- 2、药物治疗:周围动脉疾病所致者,医生会为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片等。另外,左卡尼汀(如左卡尼汀注射液)等药物可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的肌肉代谢,提高其活动功能,还能改善患者静息痛症状。
- 3、手术治疗:对于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医生会考虑行血管成形术。另外,对于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医生会考虑行椎管减压术。
- 4、其他:高压氧治疗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四、预后。
- 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复发。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了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的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就诊,由医生明确病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尽早地改善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