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狂犬疫苗,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保护接种部位、定期规律接种、避免药物干扰和进行必要的生活管理。
1、观察不良反应:在接种完毕后应在接种机构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呼吸困难、晕眩等严重过敏反应并及时治疗。离开接种机构后,仍需观察1-3天,受种者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皮肤的红肿、瘙痒、疼痛等局部症状,或者是低热、乏力、头疼、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如果症状较轻,一般会自行缓解;如果不良反应严重,出现高热、晕厥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2、保护接种部位:接种疫苗后可通过按压接种部位的针眼进行止血。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要保持接种部位皮肤的干燥清洁,不要沾水。如果出现明显的红肿、渗液或出血,要及时到医院处理,防止发生感染。
3、定期规律接种:一般狂犬疫苗需接种3次或5次,具体情况可咨询接种机构的医务人员,应遵照免疫程序定期规律接种,注意每次接种都要留观30分钟左右,无不良反应才可以离开。
4、避免药物干扰:由于部分药物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免疫反应减弱,影响接种效果,因此在接种后应尽量避免使用环孢素软胶囊、复方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或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5、日常生活管理:接种疫苗后应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健康的生活习惯能使机体保持良好状态,有利于产生疫苗抗体。注意不要喝浓茶、咖啡或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疫苗作用。
由于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且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只要存在狂犬病病毒暴露风险,如被狗、猫、狼等动物抓伤,或破损的伤口皮肤被动物舔舐等情况,均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狂犬疫苗接种,不能存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