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针灸后注意事项

陆永辉
陆永辉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针灸科   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针灸后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保护针灸部位、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调整饮食、观察不良反应。

1、保护针灸部位:在针灸后2小时内,针灸部位皮肤不可以沾水,也不能涂抹护肤品或化妆品,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是普通针灸治疗,2小时后可以进行淋浴,但要避免泡澡;如果是火针治疗,或者配合拔罐治疗后局部出现水疱,则治疗后24小时内不要洗澡,以免引发感染。

2、注意保暖:针灸结束后,要避免针灸部位受风、受凉,不要洗冷水澡、吹凉风或空调,以免风寒之邪侵犯机体,导致感冒。

3、避免剧烈运动:针灸后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大量出汗,汗液引起针眼处皮肤感染。

4、调整饮食: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严禁吸烟饮酒,以免针眼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

5、观察不良反应:针刺部位出现少量出血、小水疱,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待其自然好转。如果出现针刺部位出现大量出血、化脓、大片水疱、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立即到中医科或针灸科就诊,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提醒的是,针灸属于有创治疗,尽管临床上针灸治疗的风险较小,但如果操作不规范,仍可能导致气胸、滞针、断针等严重问题,一些非正规医疗机构的针灸针消毒不彻底,还会有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发布时间:2024-11-03 12:16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