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窦克非
窦克非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冠心病五病区   主任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阜外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副作用在这里泛指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毒性、肌肉毒性、肾毒性、神经系统异常、心脑血管异常、胃肠道反应以及血糖异常等。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中常用的调血脂药,在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自从1987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上市至今,他汀类药物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理想药物,也是心脑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在数十年的临床应用中,他汀类药物也表现出多种不良反应。

1、肝脏毒性:大部分他汀类药物经肝脏代谢后可产生一定肝毒性,且肝毒性的发生与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等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用药并及时监测肝功能,对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他汀类药物代谢后可引起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等,这是其肝脏毒性的主要表现。一般来说,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脂溶性他汀,比较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而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水溶性他汀,安全性相对更高。

2、肌肉毒性:主要表现为肌痛、肌炎、肌无力,极少数情况下甚至可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肌病,如果患者患病后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不仅会导致肌肉大量分解,还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

3、肾毒性:临床试验证明,服用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会导致蛋白尿发生率增加。经研究显示,高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还会增加急性肾脏的患病率,但具体机制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神经系统异常:有报道称,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认知障碍,例如记忆力减退、健忘、记忆障碍、意识模糊、自杀冲动、攻击行为等。不过这些症状通常是可逆的,停止使用他汀类药物后,上述症状即可消失,而再次使用他汀类药物则容易复发。

5、心脑血管异常:据报道,胆固醇水平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相反的作用关系,因此,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同时,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也会有所升高。

6、胃肠道反应: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一般不影响继续使用。

7、血糖异常:研究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血糖水平,导致糖尿病恶化,并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他汀类诱导糖尿病的发生与年龄也有关,老年人更为敏感。

综上所述,尽管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脂,但使用时患者也要关注其不良反应。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患者可能需要监测肝、肾功能,密切关注肌酸激酶值(CK)的变化。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须及时和主治医生进行沟通。

发布时间:2024-11-04 06:27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