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上有白色黏稠物,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由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因素引起的,患者应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一、正常生理现象。
- 在正常人群中,由于肠黏膜本身就会分泌肠液,用以润滑肠道,而且部分肠黏膜上皮细胞会自然脱落,肠液和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会随大便排出体外,进而导致大便上有少量白色黏稠物,但大便颜色和性状正常,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无需担心,也不需要进行治疗。
二、疾病因素。
- 1、急性胃肠炎:如果肠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起急性胃肠炎,可刺激肠黏膜分泌更多黏液,进而导致大便上有白色黏稠物,同时还可伴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若有腹泻,可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复方地芬诺酯片、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腹泻严重者,则应补充口服补液盐。
- 2、细菌性痢疾:如果患有细菌性痢疾,由于志贺菌等细菌侵袭肠道,造成肠道黏膜损伤,可能会分泌更多黏液,导致大便上有白色黏稠物,甚至会出现黏液脓血便,还可伴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表现。这类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盐酸环丙沙星片、乳酸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片、头孢地尼胶囊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服用盐酸小檗碱片等药物止泻,腹泻严重者,可静脉补液。
- 3、阿米巴肠病:如果患有阿米巴肠病,由于阿米巴滋养体侵袭肠壁,造成肠黏膜损伤,可刺激肠黏膜分泌更多黏液,进而导致大便上有白色黏稠物,可表现为果酱样黏液脓血便,也可表现为水样便上有白色黏稠物和血,带有腥臭气味,还可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注射液、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硝基咪唑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卧床休息,可进流质或少渣软食,如小米粥、大米粥、蔬菜粥、蔬菜泥等。
- 4、溃疡性结肠炎:如果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由于炎症刺激肠道,可能会分泌更多黏液,进而导致大便上有白色黏稠物,形成黏液脓血便,还可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消瘦等营养不良症状。这类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氨基水杨酸制剂,以缓解症状;若上述药物疗效不佳,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免疫抑制剂(比如硫唑嘌呤片、巯嘌呤片等)进行治疗;病情严重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
- 5、其他疾病:除上述疾病外,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肛窦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肿瘤等,也可导致大便上有白色黏稠物。
总之,大便上有白色黏稠物,其病因多种多样,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便常规、便潜血、便培养以及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