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水便肚子咕噜,在医学上称为水样便伴肠鸣音亢进,其可能是由于急性胃肠炎、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消化内科或者急诊科就诊,通过血常规、便常规、便培养、腹部X线、钡剂灌肠等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1、急性胃肠炎:本病患者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黏膜,会造成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更多液体,进而引起水样便,同时,由于胃肠道蠕动加快,可导致肠鸣音亢进。此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复方地芬诺酯片、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同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若明确为细菌感染,患者还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肠道菌群失调:本病可造成肠道内有益菌减少,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引起水样便,同时可造成肠蠕动加快,导致肠鸣音亢进,可能还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乳酸菌素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症状。
3、肠易激综合征:本病患者可在精神因素、应激状态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的影响下,造成肠蠕动加快,出现水样便,并伴有肠鸣音亢进,可能还会出现腹痛、便秘症状,有时腹泻和便秘可交替出现。这类患者需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必要时,还可服用益生菌或止泻药物。
4、溃疡性结肠炎:本病患者由于结肠黏膜存在溃疡,粪便可刺激溃疡面,使其分泌更多液体,进而引起水样便,同时可刺激肠蠕动加快,导致肠鸣音亢进。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腹痛、发热、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消瘦等营养不良症状。这类患者可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氨基水杨酸制剂,以缓解症状;若上述药物疗效不佳,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免疫抑制剂(比如硫唑嘌呤片、巯嘌呤片等)进行治疗;病情严重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5、其他:除上述疾病外,寄生虫感染、消化性溃疡、克罗恩病、肠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水样便及肠鸣音亢进。这类患者也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急诊科就医治疗。
提醒患者的是,严重的水样便可能会导致脱水,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多饮水,同时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进流食或半流食,比如小米粥、大米粥、面条等,不要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要暂时停饮牛奶及其他乳制品,以免刺激胃肠道,加重腹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