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花汤样大便,可能是由于轮状病毒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导致的,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1、轮状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因发病高峰在秋冬季,故又称秋季腹泻。本病起病急,发病初期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带少量黏液,常有轻度腹痛、发热、肌痛及头痛等症状,部分患病儿童可出现流涕、轻咳等症状。本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患者可服用蒙脱石散止泻,同时服用口服补液盐,脱水严重者,还可静脉补液。
2、胃肠功能紊乱:由于饮食不规律、药物刺激、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或焦虑等原因,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也可导致腹泻,排蛋花汤样大便,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便秘、排便不适感等症状。本病患者可服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复方地芬诺酯片、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注意规律饮食,学会自我放松,保持平稳心态。
3、急性胃肠炎:如果肠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起急性胃肠炎,炎症可刺激肠黏膜,使其分泌更多液体,进而导致腹泻,排蛋花汤样大便,还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本病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来控制感染,还可服用止泻药物缓解症状,腹泻严重者,则应补充口服补液盐。
4、乳糖不耐受:由于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无法正常消化吸收乳糖,如果摄入牛奶、西瓜、桃子、糕点等含有乳糖的食物,会引起肠腔内渗透压升高,使肠壁分泌更多液体,进而引起腹泻,排出蛋花汤样大便。本病患者可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乳酸菌素片等益生菌或蒙脱石散等止泻药来缓解腹泻,也可应用乳糖酶制剂来促进乳糖分解。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摄入含乳糖的食物。
5、其他原因:除上述疾病外,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蛋花汤样大便,应积极就医治疗。
如果出现蛋花汤样大便,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