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壁毛糙是一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描述,通常是指在进行B超检查时发现胆囊壁不光滑,其可能是由于生理现象、饮食因素等非疾病因素所引起的,也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病等疾病因素有关。
一、非疾病因素。
- 在健康人群的体检中,经常会出现单纯性胆囊壁毛糙,不伴有胆囊壁增厚,无任何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其可能是受生理现象的影响,也可能是受饮食因素的影响。
- 1、生理现象:很多正常人的胆囊壁有可能并不绝对光滑,胆囊黏膜存在一些生理性凸起。另外,胆囊在储存胆汁时,处于扩张形态,胆囊壁在影像上看起来就相对光滑;而当胆囊排出胆汁后,就像气球一样,胆囊相应缩小,胆囊壁也会相对有褶皱,在影像上看起来就相对毛糙。这种情况无须处理。
- 2、饮食因素:检查前进食较晚、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刺激胆汁分泌,当胆囊内黏稠的胆汁暂时沉积在胆囊壁时,从影像上就可看到“胆囊壁毛糙”,这种情况也无须处理。
二、疾病因素。
- 1、慢性胆囊炎:胆囊壁毛糙最常见于慢性胆囊炎,本病多由胆囊结石长时间刺激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所致,胆囊黏膜多发生萎缩,各层组织中均有炎症反应和明显纤维化,超声特点是胆囊壁毛糙,同时伴有胆囊壁增厚(>3mm),患者可有反复的右上腹部隐痛、右上腹饱胀等症状。
- 2、胆囊结石:结石长时间刺激和损伤胆囊黏膜,容易导致黏膜慢性炎症改变、瘢痕形成,从影像上可看到“胆囊壁毛糙”。
- 3、急性胆囊炎: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胆囊壁黏膜受到明显破坏,上皮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此时从影像上可看到“胆囊壁毛糙”。
- 4、肝病:肝胆从解剖上就关联十分紧密,因此,肝脏疾病很容易累及胆囊。以肝炎为例,受肝脏炎症影响,胆囊静脉及淋巴液回流受阻,炎症因子可影响到胆囊,致使胆囊壁损伤、水肿,从影像上可看到“胆囊壁毛糙”。
- 5、其他:伤寒、肿瘤、慢性肾炎后期,可引发胆囊壁炎性渗出或水肿,以及造成胆囊腔内的胆盐沉积,从影像上也可看到“胆囊壁毛糙”。
需要注意,单纯的胆囊壁毛糙,并不能直接判断病情,需要结合胆囊的体积、形态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等来综合判断。如果存在胆囊壁毛糙者,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治疗,包括药物溶石(比如熊去氧胆酸片)、解痉止痛(比如吲哚美辛缓释片)等,必要时需采取胆囊切除术等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