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发黄,可能是由于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药物因素等非疾病性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病理性黄疸、跖疣、掌跖角化症等疾病性原因所引起的。
一、非疾病性原因。
- 1、食物因素:进食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可引起血液胡萝卜素浓度升高,称为高胡萝卜素血症,从而引起脚底发黄,可伴手掌、面部等皮肤发黄,但不会出现巩膜发黄,无自觉症状。
- 2、物理因素:脚掌长期受压、摩擦以后,导致局部角质角化过度、增厚,形成蜡黄色或黄色斑块,称为胼胝,也可引起脚底发黄,通常无自觉症状,为生理性,不影响健康。
- 3、化学因素:例如平时穿着容易褪色的黄色鞋袜,有可能将脚底染成黄色;某些职业工作者,因工作需要,经常接触高浓度的高锰酸钾、碘伏等化学品,也可引起脚底皮肤发黄,通常无自觉症状。
- 4、药物因素: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比如阿的平、呋喃妥因、呋喃唑酮、藏红花等,也可引起脚底皮肤发黄,可伴巩膜发黄,但患者体内的胆红素水平正常。
二、疾病性原因。
- 1、病理性黄疸:如果不存在以上非疾病因素,而出现脚底甚至全身皮肤发黄,伴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瘙痒、食欲减退等,应首要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目前可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超过60种,可分为溶血性黄疸(比如地中海贫血)、肝细胞性黄疸(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比如胆结石、胰腺炎)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比如Gilbert综合征)四类。
- 2、跖疣:为发生于足底部的寻常疣,是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脚底黄褐色的较硬斑块,用力按压可伴疼痛。
- 3、掌跖角化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多于婴儿期发病,表现为脚底、手掌弥漫性的黄色角化性斑块,可伴有局部多汗、脱屑、皲裂。
- 4、其他疾病:包括微量元素缺乏(比如铁、锌缺乏)、角化型足癣、足部慢性湿疹等,也都可以引起脚底发黄现象。
综上可见,脚底发黄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自行很难判断。如果出现食欲减退、巩膜发黄等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皮肤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