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痒脱皮,可能是由于干性肤质或生理性皮肤干燥等非疾病因素所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足癣、慢性足部湿疹等疾病因素所引起的,针对不同的原因,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一、非疾病因素。
- 干性肤质或生理性皮肤干燥者,容易在干燥季节或频繁足部烫洗后,出现脚痒脱皮表现。这种情况与疾病无关,平时多饮水,避免频繁热水烫洗,避免使用香皂等碱性清洁产品,注意足部保湿,在足部涂抹含有甘油、尿素、丙二醇等成分的保湿剂,即可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二、疾病性因素。
- 1、足癣:本病为最常见的疾病性因素。当足部皮肤受到真菌感染后,可导致皮肤角质层细胞脱落缓慢,引起皮肤表面过度角化和慢性炎症刺激,从而造成脚痒脱皮,不同类型的足癣,还可伴有不同表现,例如,水疱型足癣,可伴水疱、糜烂;角化型足癣,可伴粗糙、结痂、皲裂。针对这种情况,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比如涂抹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
- 2、慢性足部湿疹:本病也是较常见的疾病性因素。患者大多存在过敏性体质,由于皮肤受到慢性炎症作用,可导致角质层增生异常,引起反复搔抓,从而造成足部皮肤增厚、干燥、脱皮,伴剧烈瘙痒、结痂等。针对这种情况,以外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等中强效激素制剂治疗为主,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 3、其他疾病:比如银屑病、维生素A缺乏症等,也可累及足部皮肤,造成脚痒脱皮。例如银屑病可导致角质层形成细胞的增值加速,以及大量炎症因子刺激,从而引起足部皮肤异常脱皮及瘙痒。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银屑病引起时,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等进行治疗。
综上可见,由非疾病性因素所导致的脚痒脱皮,一般症状较轻,且不伴其他症状,无需特殊治疗。但是,由疾病性因素所导致的脚痒脱皮,一般症状较重,还可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接受皮肤镜、真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