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疼,可由中耳炎、外耳道疖肿、耳部肿瘤、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多种因素所引起,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一、中耳炎。
- 1、特点:中耳炎是发生于中耳的炎症性疾病,病变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炎症会刺激组织进而引起耳内疼痛症状。临床上中耳炎多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还可引起耳鸣、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等症状。
- 2、处理:中耳炎的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为主,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通常可以使用罗红霉素片、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抗感染药物,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等缓解耳痛症状药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鼓室成形术、中耳病变切除术切除病灶、进行听功能重建。
二、外耳道疖肿。
- 1、特点:外耳道疖肿是发生于外耳道皮肤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耳内疼痛症状。外耳道疖肿起初表现为红色丘疹,病情发展后可变为硬质结节,并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 2、处理:疖肿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鱼石脂软膏等贴敷于患处,或者对局部进行热敷;疖肿处于成熟但未破溃的阶段,医生会轻轻刺破脓头,然后用无菌棉签等工具轻柔地将脓栓挤出,随后会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给予患者敏感的抗生素;疖肿处于化脓破溃的阶段,医生会在局麻下切开引流,然后用3%双氧水和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以彻底清除脓液,患者还需服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耳部肿瘤。
- 1、特点:外耳道胆脂瘤、中耳胆脂瘤、外耳道癌症、中耳癌等耳部肿瘤疾病,肿瘤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肿瘤组织会侵犯正常组织,进而引起耳内疼痛症状。以中耳癌为例,中耳癌可原发于中耳,也可由原发于外耳道、耳廓、腮腺、鼻咽和颅底处的癌肿侵犯中耳所致,可引起耳痛、耳闷、听力下降、出血等症状,后期还会发生转移。
- 2、处理:耳部肿瘤应根据肿瘤类型、分期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中耳癌为例,中耳癌早期多采用先手术后放疗;而晚期患者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即先放疗缩小病灶,再进行手术切除等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包括乳突切除术、颞骨次全切除术、颞骨全切除术等术式。
四、其他。
- 包括耵聍栓塞、鼓膜穿孔、下颌关节炎、腮腺炎等,也可引起类似的耳内疼痛症状,有时应加以区分。此时,应待确诊后采取相应处理,例如,鼓膜穿孔引起时,如果穿孔较小,可在3~4个月内自行愈合,无需特殊处理;如果穿孔较大,应采取鼓膜修补术等手术治疗。
耳朵里疼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患者自身可能难以区分,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耳镜检查、CT、病理活检等明确病情,然后进行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