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和胃溃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机制、病变部位、临床症状、镜下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
1、发病机制不同:胃炎是胃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以胃黏膜的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而胃溃疡是胃黏膜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下,防御失衡,消化自身黏膜,形成的局部炎性缺损。
2、病变部位不同:胃炎一般只累及胃黏膜表面;而胃溃疡可能会累及胃黏膜肌层甚至更深的程度。
3、临床症状不同:胃炎一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而胃溃疡可表现为周期性胃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严重时可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4、镜下表现不同:胃炎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而胃溃疡在内镜下可见胃黏膜存在明显的溃疡面,溃疡面边缘常有增厚而充血水肿,胃溃疡基底光滑、清洁,表面常覆以纤维素膜或纤维脓性膜而呈现灰白或灰黄色。
5、治疗方法不同:胃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钠肠溶片、盐酸雷尼替丁片等抑酸药,复方氢氧化铝片、铝碳酸镁片等抗酸药,枸橼酸铋钾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胃黏膜保护药,以及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若明确有细菌感染,还可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盐酸四环素片等抗生素;而胃溃疡除了可以应用抑酸药、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以外,还可采用内镜治疗或通过手术切除溃疡部位。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胃炎还是胃溃疡患者,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吃饭时应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病情或影响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