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前肚子疼(腹痛),可能是由于生理因素、腹部受凉、饮食因素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痛经、经前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等疾病因素导致的。
一、非疾病因素。
- 1、生理因素:月经前,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较高,在这两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盆腔可处于充血状态,部分女性会因此而出现下腹疼痛、坠胀感。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 2、腹部受凉:月经前,如果天气比较寒冷而穿着单薄,或者夜间睡觉没有盖被子等,均可能使腹部受凉,导致胃肠道平滑肌过度收缩而引发胃肠道痉挛,从而出现腹痛的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可适当喝一些热水或者红糖姜水,也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元胡止痛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 3、饮食因素:月经前,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食物中可能会携带较多的细菌,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肠道黏膜,诱发肠道痉挛,从而引起腹痛。另外,月经前,如果摄入了大量寒凉或者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痛。对于这种情况,可遵医嘱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匹维溴铵片等药物,来缓解疼痛症状,在此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寒凉、辛辣刺激的食物。
二、疾病因素。
- 1、痛经:痛经是导致月经前腹痛的一种常见原因,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是因来月经前,体内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此类患者通过做检查发现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对于这种情况,可通过热敷来减轻疼痛,疼痛非常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继发性痛经多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除痛经外,患者还可伴有深部性交痛、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同时,需积极治疗原发器质性疾病,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避孕药(如复方炔雌醇片)、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片)、孕三烯酮胶囊、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如米非司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或局部病变加重,则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
- 2、经前期综合征:本病是一种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的临床综合征,在来月经前,患者可出现腹痛,并伴有乳房胀痛、头痛、背痛、烦躁易怒、焦虑等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可逐渐缓解、消失。此类患者需要调整心理状态,保持精神放松,并合理饮食,避免摄入高盐、高脂的食物,例如腊肉、炸薯条等,禁止饮用浓茶、咖啡。同时,可遵医嘱口服避孕药、孕酮等激素类药物,以及氟西汀、阿普唑仑等抗焦虑、抑郁类药物,来缓解症状。
- 3、慢性盆腔炎:如果既往有慢性盆腔炎,则盆腔会处于充血状态,而来月经前,会进一步加重盆腔的充血状态,所以会出现腹痛的症状,患者可伴有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等)、中成药(如丹黄祛瘀胶囊、妇科千金片等),并配合微波、红外线照射进行理疗,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
- 4、盆腔淤血综合征:本病是由于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所引起的一种症候群,患者在月经来之前数天就会出现下腹痛,部分患者还可逐渐转为痉挛性疼痛,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严重,月经第二天以后明显减轻,可伴有深部性交痛、月经过多等症状。此类患者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久站立,并注意节制房事,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来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5、其他:如果来月经前出现肠易激综合征、肠炎、胃炎、消化道溃疡、克罗恩病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腹痛。
综上,引起月经前肚子疼(腹痛)的原因复杂且多样,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到医院妇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就诊,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等,查明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