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用酶法测得的成年男性血清(浆)尿酸浓度的正常值范围是150~416μmol/L。在检测前24小时内,应避免食用过多富含嘌呤的食物,并且从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左右开始,患者应严格禁食,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尿酸是嘌呤化合物代谢的最终产物,而嘌呤化合物可来自体内核酸分解,也可以来自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酒类等食物。尿酸低,多由药物、急性肝坏死、家族性低尿酸血症等因素所致;而尿酸高多由饮食、药物、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所致。
一、尿酸低。
- 1、药物:服用苯溴马隆、水杨酸、别嘌呤、非布索坦等药物,会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合成,从而引起尿酸低。不过,这种情况引起的尿酸低一般不表现出症状,而是表现在体检结果的变化上。
- 2、急性肝坏死:本病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导致肝功能急剧下降。肝脏是尿酸生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受损时,尿酸的生成减少,从而导致血尿酸浓度降低。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皮肤黄染等症状。
- 3、家族性低尿酸血症:遗传因素导致的肾小管尿酸转运缺陷,也会引起尿酸低。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其患上运动性急性肾衰竭和肾结石的风险相对较高。
- 4、其他:慢性镉中毒、遗传性黄嘌呤尿症、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疾病,也可引起尿酸低。
二、尿酸高。
- 1、饮食: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以及啤酒等酒类,可以导致体内尿酸生成增加,从而引起尿酸高。
- 2、药物:服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药物,可引起代谢紊乱,减少尿酸的排出,从而引起尿酸高;而服用普萘洛尔等药物,可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减少尿酸的排泄量,从而引起尿酸高。
- 3、血液系统疾病:接受淋巴瘤化疗者或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患者,其体内含有嘌呤的核酸会大量分解,从而导致尿酸产生过多以及尿酸高。此外,患者可同时伴有原发疾病表现,比如贫血、淋巴结肿大等。
- 4、其他:肾脏疾病、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糖原贮积症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也可引起尿酸高。
综上,若测得的尿酸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尿酸范围,且在调整饮食或停药后,尿酸水平依旧异常,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内分泌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尿酸测定、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