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胆碱酯酶高是怎么回事

费贵军
费贵军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消化内科   副主任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协和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胆碱酯酶是由肝脏合成并释放的水解酶,胆碱酯酶高,多见于肥胖、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病变等。

1、肥胖:肥胖患者通常摄入脂肪偏多,导致脂肪酸的合成和转换增加,造成肝中的酰基积累,进而引起酰基胆碱增多,对应的胆碱酯酶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导致指标偏高。

2、脂肪肝:脂肪肝患者的肝细胞内堆积了过多脂肪,也会导致酰基胆碱增多,进而引起胆碱酯酶偏高。由于胆碱酯酶只由肝脏合成,多数肝脏疾病都会导致胆碱酯酶合成减少,所以胆碱酯酶高是脂肪肝区别于其他慢性肝炎的突出生化指标,常用于临床上的鉴别诊断。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神经兴奋性增高,产生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增多,胆碱酯酶也会相应增多,从而导致指标偏高。

4、肾脏病变:胆碱酯酶主要随尿液排泄,如果发生肾脏病变,会造成胆碱酯酶排泄障碍,引起体内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指标偏高。

5、其他疾病:除上述疾病外,由于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作为神经递质的乙酰胆碱,如果发生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乙酰胆碱生成增多,胆碱酯酶也会相应增多,从而导致指标偏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可见胆碱酯酶偏高。

胆碱酯酶是肝细胞损伤时敏感的检测指标,可用于评估肝储备功能和判断肝病患者的预后,临床上血清胆碱酯酶主要用于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反映肝脏功能状况,因此更容易出现低于正常值的情况。胆碱酯酶高这一单一指标难以明确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发布时间:2024-12-03 13:43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