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壁有白色凸起,可能是由口腔溃疡、疱疹性口炎、鹅口疮、细菌性口炎、口腔黏液腺囊肿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上,需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舌、颊、唇、牙龈、软腭等口腔黏膜上形成的小而浅的缺损或溃烂,溃疡表面可出现白色或黄白色假膜,从而表现为口腔内壁有白色凸起,患者可同时伴有局部疼痛、烧灼感。这类患者可通过局部使用止痛药物(比如复方苯佐卡因凝胶)、消炎药物(比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促进愈合药物(比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以缓解症状、促进疾病恢复。
2、疱疹性口炎:由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疱疹性口炎,会在口腔黏膜出现针头大小的小水泡,这些小水泡可以互相融合,形成白色凸起,患者可同时伴有发热、咽喉肿痛等不适。这类患者可通过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3、鹅口疮:鹅口疮是由真菌感染口腔黏膜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在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发病。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可于病变处发现乳白色绒状膜,从而表现为口腔内壁有白色凸起,患者可同时伴有口干、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通过使用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真菌治疗。
4、细菌性口炎:由于细菌侵袭口腔黏膜,会产生炎症反应,引起黏膜糜烂,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从而表现为口腔内壁有白色凸起,患者可同时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通过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口腔黏液腺囊肿:又称唾液腺黏液囊肿,是由于黏液腺导管系统破裂或排出管阻塞,以致腺体内的分泌物外漏于组织间隙中或潴留于腺内而形成囊肿,囊肿呈半透明、圆形小泡,从而表现为口腔内壁有白色凸起,患者可同时伴有说话不清晰、咀嚼困难等症状。这类患者可通过使用药物烧灼腐蚀或手术切除,其中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此外,还可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或激光治疗。
综上,当患者发现口腔内壁有白色凸起时,应保持口腔卫生,不可用手触碰病损处,并及时到医院口腔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明确病因,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尽早消除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