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即急性胃肠炎,其发烧是由于在患急性胃肠炎时发生了感染,由于炎症反应的刺激,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发烧的现象。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不用退热药,随着胃肠炎的治疗,体温会逐渐下降至正常。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采用温水擦身、冰袋降温等物理方法退热,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等退热药,尽量不口服退热药,以免加重胃肠道症状。
一般来说,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在经过补液、饮食控制与充分的休息后短时间内可以自愈,比如口服补液盐,短期禁食或给予易消化、清淡、少渣的流质饮食,多饮温开水;如果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情况改善后再改为口服补液;如果呕吐严重,需要遵医嘱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等止呕类药物。
如果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抗生素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喹诺酮类药物,或注射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果腹部疼痛严重,可给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止痛药物。
需要提醒的是,急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威胁生命,建议患者及时至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大便常规、粪便培养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并开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