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1+是指尿液中的抗坏血酸超出正常范围了。
抗坏血酸又称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液中排出。其属于尿常规检查中的一个指标。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维生素C排出量很少,定性试验是阴性,定量检测一般<0.6mg/L(每升尿液<10mmol)。
1、升高原因:如果在检查前,大量摄入苹果、橙子、猕猴桃、西红柿、黄瓜和白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等,就有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较多的维生素C,从而显示“1+”的阳性结果。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通过适当多饮水,促进维生素C的排出,使抗坏血酸指标恢复正常。
2、检查意义:在尿常规中,维生素C这个指标并不是用来提示某种疾病的,也就是说,维生素C阳性结果并不意味着机体出现了病理性问题。其主要是为了帮助医生判断其他指标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有没有受到维生素C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3、原理解释:因为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可以起到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所以会对尿常规中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的试验产生一定影响。当尿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可能导致尿葡萄糖、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血红蛋白、尿亚硝酸盐、尿白细胞等指标的阳性结果,出现假阴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
需要提醒的是,维生素C对尿液检测结果影响比较大,因此,检测尿常规或复查尿常规前,应尽量避免维生素C的摄入;尿常规结果显示维生素C的值偏高时,应该择机再进行复查,以准确判断机体有无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