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拔牙后血凝块掉了怎么办

刘云松
刘云松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口腔修复科   主任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拔牙后,若拔牙创表面的血凝块掉了,患者应在简单止血后,尽早回到医院口腔科进行处理,以免出现干槽症。

在口腔科,医生会在无菌条件下,重新搔刮拔牙创,使拔牙创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随后,医生会在拔牙创表面放上小棉球或者小纱布,并嘱患者使劲咬住。一般等待半个小时后,新的血凝块便会形成。

医生会如此处理,是因为血凝块能够发挥封闭创口、防止感染、促进创口正常愈合等作用。随着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血凝块会逐渐机化,慢慢被更加稳固的肉芽组织所代替。这样,拔牙创的愈合就算基本完成了。

但如果不尽早处理,血凝块脱落后,牙槽骨会暴露在口腔中,此时受到口腔内细菌感染,患者就可能会出现干槽症。这种疾病表现为拔完牙2~3天后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剧烈到难以忍受,且难以靠止痛药缓解。

除了尽早处理,创口愈合前,患者还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过热、过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拔牙后第2天,患者可恢复正常刷牙。拔牙后,出现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复诊,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或镇痛药等药物。

发布时间:2024-12-16 14:28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