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临床上很少直接以患者自身症状来区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更多的是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来共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 根据不同的疾病种类,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各有不同。以肺炎为例,细菌性肺炎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且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以及胸闷、气促等。而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干咳、少痰,且多为白色粘性痰,呼吸困难明显。
二、实验室检测。
- 1、白细胞计数: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升高,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降低。原因在于细菌入侵会使白细胞升高以增强免疫反应,清除细菌;而病毒被白细胞吞噬后会在细胞内生长复制,引起白细胞的死亡。但这种差别并不绝对,伤寒杆菌感染机体会导致白细胞总数降低,病毒感染若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则白细胞总数升高。
- 2、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的 PCT、CRP 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对于PCT,血清水平大于 1.2 mg/mL时提示细菌感染且应开始抗生素的治疗。CRP虽然没有明确的参考阈值,但细菌感染时的CRP升高明显,远高于健康人群,而病毒感染时CRP升高并不明显,甚至可能略有降低。临床上常同时应用PCT和CRP来明确诊断。
- 3、病原学检测:通过检测或培养患者的血、尿、痰等标本中的病原体,可以直接确定病原体,是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确诊依据,但病原检测的时间太久,可能会耽误疾病诊治。因此,在结果出来前,医生多半会进行经验性治疗。
三、药物治疗的效果。
- 1、抗生素:对于部分疾病,医生在确定诊断前会先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有明显的疗效;对病毒感染则无效。
- 2、解热镇痛药:对于发热的患者,使用解热镇痛药时,细菌感染的退热效果差,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而病毒感染往往能出现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同时全身症状亦可见明显改善。
建议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尽早就诊,早期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利于尽早实施适宜治疗,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减少临床误判风险,更快地使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