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起个包有黄色的分泌物,主要考虑是由于毛囊炎、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头皮湿疹、脓癣等疾病因素所引起。
一、毛囊炎。
- 1、原因分析:为常见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头皮为好发部位之一,头皮皮脂腺分泌旺盛、清洁不到位、熬夜、辛辣刺激性饮食等为常见诱因。起病后,早期在毛囊处出现红色的炎性小硬结,可单发或多发,常伴局部红肿、疼痛,随后可迅速在顶端形成化脓,疼痛有所减轻,通常3~4天后,脓疱破溃,流出黄色黏稠样的脓液,脓液排出后逐渐结痂而愈。
- 2、治疗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将脓液彻底排尽,之后涂抹碘伏等进行消毒,然后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促进愈合,一般在数日后即可痊愈。
二、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
- 1、原因分析:为皮脂腺导管阻塞,皮脂无法排出而堆积在一起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临床上颇为常见,好发于中年女性,约90%位于头皮处,可能与头皮皮脂分泌旺盛、局部皮肤损伤等有关。起病后,皮损表现为头皮处半球状的隆起肿物,单发或多发,中等硬度,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挤出白色豆渣样内容物。但囊肿容易继发感染,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囊肿破溃后,可流出淡黄色干酪样坏死物质,常有腐臭味。
- 2、治疗措施: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需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氨苄片、头孢克肟片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得到控制后,可采取手术切除。
三、头皮湿疹。
- 1、原因分析:湿疹为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病因复杂,患者多存在过敏性体质,遗传、感染、精神紧张、局部刺激(比如染发剂、洗发水)等为常见诱因。起病后,可在头皮处出现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常自觉瘙痒,搔抓后可流出黄水样物质,其是由各种炎性细胞及组织渗液所组成。
- 2、治疗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应先使用3%硼酸溶液进行湿敷,以收敛创面、减少渗出,渗出减少后,可使用氧化锌油、哈西奈德溶液、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进行治疗。
四、脓癣。
- 1、原因分析:为皮肤癣菌感染头皮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近年来,随着家养宠物的增加,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起病后,可在头皮处出现单发的隆起性丘疹或斑块,伴局部红肿,边界清楚,质地较软,外观与脓肿相似,皮损表面可有黄色脓液渗出,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断发。
- 2、治疗措施:针对这种情况,主要是使用联苯苄唑溶液、盐酸特比萘芬片等进行抗真菌治疗,另外,急性期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帮助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五、其他。
- 1、原因分析:包括脓包型痤疮、脓疱疮、脂溢性皮炎等,有时也可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
- 2、治疗措施:待病因确诊后采取相应处理,例如,脓包型痤疮引起时,应采取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联合外用药物(比如阿达帕林凝胶)、光动力、激光等综合治疗。
综上可见,头上起个包有黄色的分泌物的原因较多,治疗存在较大差异,故应由皮肤科专业医生进行专科查体、皮肤镜、真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应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