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背后有个凸起的疙瘩,可能由脂肪瘤、耳后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疖肿等疾病引起,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治疗。
一、脂肪瘤。
- 1、疾病特征:脂肪瘤是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或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脂肪瘤通常表现为体积较小的无痛性肿块,界限清楚、质感柔软、有弹性,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本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
- 2、治疗:体积较小、局限于皮下浅层部位、无不适症状的脂肪瘤,可以不进行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体积较大影响美观、位于深层部位有恶变可能性或是出现不适症状的脂肪瘤,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二、耳后淋巴结肿大。
- 1、疾病特征:淋巴结肿大可由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发生这些疾病后淋巴细胞或网状内皮细胞数量增加,就会导致淋巴结肿大。耳朵周围出现感染、肿瘤等疾病时,可导致耳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还会伴有局部肿块、局部疼痛、消瘦等症状。
- 2、处理:淋巴结肿大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给予患者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头孢克肟颗粒、头孢丙烯颗粒等,待炎症消退后,肿大的淋巴结通常会恢复正常;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则需要根据肿瘤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治疗。
三、皮脂腺囊肿。
- 1、疾病特征:皮脂腺囊肿又称为毛根鞘囊肿、皮脂囊肿,因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逐渐淤积而引起。耳后为本病的好发部位之一,皮脂腺囊肿为圆形肿物,有弹性,体积大小不等,小的如米粒,大的如鸡蛋,生长缓慢,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 2、处理:皮脂腺囊肿治疗的关键在于完全去除囊肿,故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较小的囊肿,可经小切口直接切除,疗效快且显著;而对于较大的囊肿,尤其是生长迅速的囊肿,可及时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当囊肿出现感染时,可先应用头孢羟氨苄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四、疖肿。
- 1、疾病特征:疖肿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侵袭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导致毛囊局部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病变。耳后为本病的好发部位之一,疖肿起初表现为红、肿、热、痛的小结节,后逐渐肿大,顶部冒出黄白色脓头,通常破裂流出脓液后,即可消退痊愈。
- 2、处理:疖肿处于未成熟阶段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鱼石脂软膏等药物贴敷于患处,或者对局部进行热敷。疖肿已成熟但未破溃时,医生会轻轻刺破脓头,然后用无菌棉签等工具轻柔地将脓栓挤出,随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罗红霉素片,诺氟沙星胶囊。疖肿破溃后,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医生会在局麻下进行切开引流,然后用3%双氧水和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以彻底清除脓液。
五、其他。
- 耳后鼓膜下脓肿、鳃裂囊肿等疾病,也可引起类似情况,有时应加以鉴别。
耳朵背后有个凸起的疙瘩,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患者自身难以进行区分。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通过血常规、病原体培养、病理检查等明确病情,然后进行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