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外耳道有个包

李永新
李永新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耳科   主任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同仁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外耳道有个包,可能是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皮脂腺囊肿、外耳道外生骨瘤、外耳道外生骨疣等原因导致的。临床上,需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一、外耳道疖肿。

  • 1、原因分析:本病是是一种累及皮肤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常出现剧烈耳痛及疖肿相关症状。疖肿早期为毛囊性、炎性丘疹,之后炎症逐渐向周围扩展,变成硬质结节,并伴局部红肿热痛;数天后,疖肿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感,顶部长出黄白色脓栓点,脓栓脱落后,脓液和坏死组织排出,炎症可消退而愈。但需注意,疖肿感染严重时,可伴有张口或咀嚼时剧烈疼痛。
  • 2、治疗措施:通常医生会根据疖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早期可用鱼石脂软膏敷于患处,也可局部热敷、微波治疗;疖未成熟期,禁止用手挤压或破开皮肤,以防炎症扩散;如果顶部有白色脓栓,可刺破脓头,轻柔将脓头压出,操作时需注意局部消毒;如果疖较大,有明显波动或已经化脓破溃,可局麻下切开引流,脓腔置引流条,术后可遵医嘱酌情用双氯西林和头孢氨苄等抗生素。另外,必要时可遵医嘱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二、外耳道皮脂腺囊肿。

  • 1、原因分析:如果外耳道皮肤中的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皮脂逐渐淤积,则可在局部形成潴留性囊肿,常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半圆形肿物,硬度中等或有弹性,一般无不适症状,但若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可有红肿、化脓、波动感及疼痛等表现。
  • 2、治疗措施:本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如果合并感染,可先遵医嘱口服头孢呋辛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除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三、外耳道外生骨瘤。

  • 1、原因分析:本病是由于外耳道骨壁的骨质局限性过度增生而形成的结节状隆起,为一种良性肿瘤。肿瘤体积较小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如果肿瘤体积较大,可能会引起外耳道变窄,出现听力下降,或者因合并耵聍结块、胆脂瘤形成等堵塞外耳道,引起耳内闭塞感等;如果合并感染,还可能出现疼痛、流脓等症状。
  • 2、治疗措施:骨瘤体积小且无症状者,可暂时不进行处理;但如果因瘤体增大引起听力下降、疼痛或存在外耳、中耳感染者,可行手术切除肿瘤,重建外耳道。

四、外耳道外生骨疣。

  • 1、原因分析:本病是外耳道骨壁的骨质局限性过度增生所致的结节状隆起,多发于成年男性,表现为位于外耳道深部的结节状或半圆形肿物,触之质硬。骨疣较小者,多无症状,仅在常规耳科检查或取盯貯时偶然发现。较大的外生骨疣可致外耳道狭窄及听力下降,伴有感染时,可有耳流脓及耳痛。
  • 2、治疗措施:无症状的外生骨疣,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如果出现明显症状者,建议尽早手术切除。

五、其他。

  • 外耳道皮下脂肪瘤、纤维瘤、表皮样囊肿等,也可能导致外耳道局部出现包块、肿块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综上可见,外耳道有个包的原因复杂多样,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外耳道检查、耳镜检查、脓液培养、超声、CT、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必要时遵医嘱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促进疾病康复。

发布时间:2023-12-19 03:27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