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球上有黑斑,大多数是由于巩膜色素斑、巩膜血管穿透等非疾病因素所引起,小部分可能是由于眼异物、结膜色素痣、结膜下出血等疾病因素所致,还有少数需警惕结膜黑色素瘤等眼部肿瘤可能。
一、非疾病因素。
- 1、巩膜色素斑: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与先天发育有关,巩膜局部形成黑色素沉积所致。多位于巩膜前部,呈蓝紫色或黑色均匀斑片状,推动球结膜时,色素斑不移动。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会对眼睛发育及视力造成任何影响,无需治疗。
- 2、巩膜血管穿透:部分老年人,由于局部巩膜膜组织变薄,可透过巩膜见到下方的蓝黑色脉络膜,从而出现眼白黑斑现象。这种情况也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处理。
二、疾病因素。
- 1、眼异物:例如小昆虫、木屑、灰尘等异物进入眼睛,可在结膜处形成眼内异物,从而呈现眼白黑斑,可伴畏光、流泪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异物较浅,可使用流动水冲洗眼部,有助于异物排出;如果异物较深,应由专业医生使用无菌器械将异物去除,然后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比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以免继发角膜感染、角膜溃疡。
- 2、结膜色素痣:较为常见,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良性错构瘤,极少发生恶变。多位于角膜缘附近和球结膜睑裂处,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圆形黑斑,边界清楚,可稍隆起。本病不会危害健康,一般无需治疗,影响美观时,可采取手术切除。需注意,如果痣体明显长大,有血管长入,则提示恶变可能,需及时彻底切除。
- 3、结膜下出血:较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可由于用力过度(如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创伤、疾病或药物等多种因素所致。急性期表现为鲜红色的结膜下出血斑,随着后期病情好转,血液逐渐吸收,可形成棕黑色的色素沉着斑。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防再次出血,另外,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等帮助缓解症状。
- 4、其他:少数可能与结膜黑色素瘤、结膜鳞状细胞癌等眼部肿瘤有关,非常少见,但应引起重视。
眼白处黑斑情况较多,病情轻重不一,自行很难判断,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眼科,完善专科查体、裂隙灯等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并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