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戴耳机、气压变化等非疾病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耳带状疱疹等疾病因素导致的。
一、非疾病因素。
- 1、长时间戴耳机:长时间戴耳机、耳机佩戴不正确或耳机大小不合适时,会对耳道皮肤产生一定摩擦、刺激,可能导致耳道出现暂时性充血、肿胀,甚至造成皮肤轻微损伤,从而出现耳朵疼痛不适。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尽快取下耳机,使耳朵充分休息;随后,可适当按摩耳部,使受压的外耳道尽快恢复血供,从而缓解耳朵疼症状。另外,平时应注意掌握正确佩戴耳机的方法,选择大小合适的耳机,并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以防再次引起耳部不适。
- 2、气压变化:坐飞机起飞或下降,坐火车通过隧道时,外界气压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鼓膜内外压力不一致,使鼓膜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耳朵疼痛。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做吞咽、咀嚼、打哈欠等动作,平衡鼓室内外的压力,从而缓解耳朵疼的症状。
二、疾病因素。
- 1、耵聍栓塞:本病是由于耵聍(耳屎)分泌过多,耵聍聚集、增多,形成较硬的团块,阻塞外耳道而引起的,耵聍有时会刺激外耳道皮肤,从而引起耳痛症状。另外,患者还可有耳闭塞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对于本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借助耵聍钩、碳酸氢钠软化、吸引器、耳内镜等方式将耵聍取出。
- 2、外耳道炎:本病是发生在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的炎症性病变,由于炎症刺激,常会引起耳朵疼痛,疼痛可能逐渐加剧,并在咀嚼或说话时加重,若病变转为慢性炎症,还可出现持续性耳痒、听力下降等症状。对于本病患者,治疗以清除感染病灶为主,医生会根据感染情况使用相应抗感染药物,比如细菌感染可用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治疗,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片、克霉唑片等治疗;抗感染治疗同时,还可用布洛芬片等帮助缓解疼痛症状。
- 3、中耳炎:本病是由于中耳感染导致的,患者常会出现耳痛不适,同时还可伴有耳道流水或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对于本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红霉素、头孢呋辛、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酚甘油等辅助治疗,必要时还可采用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方法治疗。
- 4、鼓膜穿孔:由于外伤、炎症等原因导致鼓膜穿孔,可引起耳朵疼痛不适,患者还可出现耳鸣、耳闷、听力减退等。对于本病患者,医生会根据穿孔的类型,采取合适方法治疗,例如,中耳炎鼓膜穿孔者,可遵医嘱服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同时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后,局部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以进行抗感染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者,通常可自愈,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穿孔较大或长期无愈合迹象,可考虑手术修补或贴片治疗。
- 5、其他:耳带状疱疹、耳廓软骨膜炎、神经性耳痛、下颌关节炎、腮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也可导致耳朵疼症状发生。建议及时就医,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综上可见,耳朵疼的原因复杂多样,如果排除了非疾病因素,而且耳朵疼症状持续存在不缓解,甚至逐渐加重,怀疑疾病因素导致的,则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耳镜检查、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咽鼓管检查、颞骨CT、听力检测等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促进疼痛症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