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下面肿了,可能是由于淋巴结肿大、流行性腮腺炎、皮肤疖肿等原因导致的。不同的原因,其处理措施有所差异。
一、淋巴结肿大。
- 1、原因分析:眼带状疱疹、风疹、淋巴结结核等感染性病变,牙龈炎、中耳炎、腮腺炎等炎症等炎症性病变,均可能导致耳朵下面的淋巴结明显肿大,表现为玻璃球大小的结节,触摸可有疼痛感。
- 2、处理措施: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根据针对相关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眼带状疱疹引起者,可遵医嘱应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牙龈炎引起者,可遵医嘱应用氯己定含漱液等治疗。一般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耳后淋巴结肿大情况也可逐渐缓解、消失。
二、流行性腮腺炎。
- 1、原因分析: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咀嚼或咬牙时疼痛加剧;由于腮腺在两侧面颊近耳垂的位置,所以常会表现为耳朵下面肿大;同时少数患者还可伴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
- 2、处理措施:对于本病患者,可遵医嘱酌情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必要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应用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疼痛;此外,日常建议清淡、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卫生,充分休息,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
三、皮肤疖肿。
- 1、原因分析:本病是是一种累及皮肤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如果发生在耳朵下面的皮肤,常出现局部疼痛及疖肿相关症状。疖肿早期为毛囊性、炎性丘疹,之后炎症逐渐向周围扩展,变成硬质结节,并伴局部红肿热痛;数天后,疖肿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感,顶部长出黄白色脓栓点,脓栓脱落后,脓液和坏死组织排出,炎症可消退而愈。但需注意,疖肿感染严重时,可伴有张口或咀嚼时剧烈疼痛。
- 2、处理措施:通常医生会根据疖肿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早期可用鱼石脂软膏敷于患处,也可局部热敷、微波治疗;疖未成熟期,禁止用手挤压或破开皮肤,以防炎症扩散;如果顶部有白色脓栓,可刺破脓头,轻柔将脓头压出,操作时需注意局部消毒;如果疖较大,有明显波动或已经化脓破溃,可局麻下切开引流,脓腔置引流条,术后可遵医嘱酌情用双氯西林、头孢氨苄等抗生素。另外,必要时可遵医嘱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四、其他。
- 急性根尖周脓肿、智齿冠周炎等疾病,病情严重时可能会波及面颊组织,导致耳朵下面的面颊部位出现发炎、肿胀、疼痛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综上可知,耳朵下面肿了的原因复杂多样,如果想明确具体原因,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皮肤科或口腔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体格检查、口腔检查、血清学检测、腮腺炎病毒的RNA检测等检查,以帮助明确病因,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