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阴阳两虚,是中医复杂证候。多与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久病不愈、年老体衰等原因有关,常可出现消化机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生殖机能障碍、温煦及濡养功能失常等多种表现,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一、病因。
- 在中医学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脾肾两脏关系紧密,疾病时也常互相影响;阴、阳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阴阳二者关系密切,疾病时也可互相累及。
- 1、饮食失调:由于长期饮食失调,如过饥过饱、经常食用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等,损伤脾胃,日久累及于肾阳,久则伤及肾阴,从而形成脾肾阴阳两虚之证。
- 2、劳累过度:由于长期过度劳累,损伤人体气血,可以引起脾脏和肾脏失去营养,日久可以形成脾肾阴阳两虚之证;如因房事过度,可以直接耗伤肾精、肾气,继而损及肾阴、肾阳,由于肾阴、肾阳为人体阴阳的根本,当波及于脾脏时,就会形成脾肾阴阳两虚之证。
- 3、久病不愈:若平素体质虚弱,或长期患病就不痊愈,可以耗伤人体气血阴阳,首先伤及脾脏,日久可以延及于肾,进而形成脾肾阴阳两虚之证。
- 4、年老体衰:老年人体质衰弱,肾精、肾气日益减弱,一方面可以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导致肾阴、肾阳虚衰,进而逐渐形成脾肾阴阳两虚。
二、临床表现。
- 1、消化机能失调:腹胀、食欲不振、腹泻,如五更泄泻(每天在黎明前出现腹泻)、完谷不化(大便稀薄且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久痢等。
- 2、水液代谢紊乱:小便清长或排尿不畅、夜尿增多,面部浮肿、下肢水肿、甚至有腹水等。
- 3、生殖机能障碍:性欲减退,男子出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女子月经紊乱、不孕、带下清稀等。
- 4、温煦功能失常:腰膝酸软疼痛、腹部冷痛,手脚发凉、全身怕冷,精神萎靡等。
- 5、濡养功能不足: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潮热(下午如潮水般一阵阵发热)盗汗(夜间睡觉时出汗,醒后汗止)等。
三、治疗方法。
- 1、中药治疗:常以补脾益肾、阴阳双补为治法。但在临床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如以脾肾阳虚为主时,可遵医嘱服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方药;如以肾阴阳两虚为重时,可遵医嘱服用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等方药;如脾肾阴阳俱虚,可遵医嘱服用脾肾两助丸进行治疗。
- 2、针灸治疗:可由专业医生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肾俞、命门、三阴交、气海、关元等穴位针刺,以补法为主,可根据病情加用灸法。
- 3、推拿治疗:先令患者仰卧位,由专业医生由患者中脘处慢慢地向下移动至气海、关元等穴处反复数次,之后着重按揉中脘、天枢、关元、气海及足三里等穴;再令患者取俯卧位,用滚法施于脊柱两侧,随后在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等穴位进行按压。此外,患者每晚睡觉前可用手指按压关元、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进行保健治疗。
综上所述,脾肾阴阳两虚多为多种病因共同导致的复杂、严重证候,建议可能罹患脾肾阴阳两虚的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避免单纯主观判断,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