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妈是月经的俗称。正常经期一般为2~8天,如果月经来两周,说明经期延长,可能是由于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宫内节育器等非疾病因素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疾病因素所致。不同的原因,其处理有所不同。
一、非疾病因素。
- 1、精神因素:精神压抑、紧张、焦虑、愤怒或者过度劳累等,可能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异常,导致经期延长。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情绪,并注意劳逸结合,充分休息。通常,经过积极调整以后,月经会逐渐恢复至正常。
- 2、药物因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不仅有抗凝、抗血栓的作用,而且可以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如果在月经期间服用,则可能会导致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停用药物,这样症状会有所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宫血宁胶囊等药物止血。
- 3、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位于子宫腔内,会刺激子宫内膜并造成子宫内膜脱落不畅,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安络血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经常出现月经淋漓不尽的情况,建议考虑更换其他方式避孕。
- 4、其他:女性来月经后月经会自行停止,是由于体内较高水平雌激素的修复作用。而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会出现衰退的现象,相应的体内的雌激素也会下降,这样就不能尽快地修复子宫内膜,所以会出现经期延长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片等)进行治疗。
二、疾病因素。
- 1、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突破宫颈的防御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的炎症。由于子宫内膜存在炎症,在炎症刺激下,子宫内膜会充血水肿,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而出血,当发生在经期的时候,则容易出现经期延长的现象,患者可伴有经量增多、下腹痛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头孢呋辛酯胶囊、甲硝唑片等。
- 2、子宫内膜息肉:在来月经的时候,子宫内膜需要脱落,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由于子宫内膜过度生长,所以会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患者可伴有月经过多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在宫腔镜下将息肉摘除。
-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可生长于子宫肌壁间、黏膜下或浆膜下,如果肌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比较大,则会使宫腔增大,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此外,较大的肌瘤可能使肿瘤附近的静脉受压,导致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扩张,从而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患者可伴有下腹坠胀、疼痛,腰背酸痛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比如戈舍瑞林等,来缩小肌瘤;若经过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肌瘤过大,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 4、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黄体功能不全、剖宫产瘢痕憩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经期延长。
综上,导致月经来两周的原因比较多,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妇科就诊,通过妇科体格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等明确病因,必要时进行治疗。需要提醒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并勤换内裤;由于出血时间较长,建议适当摄入含铁的食物,比如猪肝、鸡肝、猪血、鸭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