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可能是由于特殊饮食、女性特殊生理阶段等非疾病因素所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肛肠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产科疾病等疾病因素所导致的。不同原因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
一、非疾病因素。
- 1、特殊饮食:如果食用了富含红色素的食物,如红心火龙果等,就可能造成尿液、粪便染色,导致上完厕所纸上有红色,会被误认为是“血”。这种情况无需治疗。
- 2、女性特殊生理阶段:如果恰好赶上女性月经来潮、排卵期、受精卵着床等特殊阶段,就会因为雌孕激素波动,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表现为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进行特殊治疗,注意保持私密处清洁卫生即可。
二、疾病因素。
- 1、肛肠疾病:如果患有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可能会导致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 。以痔疮为例,可能因为痔赘在排便过程中受到挤压或摩擦而破溃出血,并可能伴有疼痛、肛门坠胀感、肛周瘙痒等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可通过热水坐浴,口服痔速宁片、槐角丸、清火栀麦片等中成药,局部应用痔疮栓或痔疮膏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痔静脉回流,以达到消除水肿、减少痔块出血的目的;当存在感染时,可应用红霉素软膏等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可通过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手段进行治疗。患者平时还应该注意增加纤维性食物的摄入、多饮水,避免便秘。
- 2、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患有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以直肠息肉为例,由于直肠内部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直肠黏膜出现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受到大便摩擦或刺激,就会导致息肉表面出现糜烂或溃疡,进而出现便血的症状,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偶有腹痛、腹胀。这种情况下,患者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体积较小的直肠息肉,可通过肛门切除息肉;对于体积较大的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圈套摘除进行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肠段。
- 3、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结石、泌尿系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同样可能导致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以细菌性膀胱炎为例,由于病原菌作用,泌尿系统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就会导致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甚至可见肉眼血尿,患者还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应用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等碱性药物,降低尿液酸度,缓解膀胱痉挛;对有尿路梗阻者应解除梗阻,控制原发病灶,使尿路通畅;同时,患者还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进行热水坐浴等。
- 4、妇科疾病:宫内节育器、阴道炎、宫颈炎、生殖系统息肉等妇科疾病,也会导致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以阴道炎为例,炎症刺激可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质地变脆而容易少量出血,并可伴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可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厌氧菌药物,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可使用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若出现宫颈糜烂样改变,可采用激光、冷冻、微波等物理方法治疗。
- 5、产科疾病: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产科疾病,也可能引起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以先兆流产为例,怀孕28周以前,如果黄体功能不全或者在怀孕期间过度劳累等,就可能导致先兆流产,出现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还可伴有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可采用卧床休息、肌注黄体酮等保胎措施。经过治疗后,若症状消失,则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及腹痛症状加重,无法控制,应及时终止妊娠,尽可能使妊娠物完全排出。
- 6、其他:会阴部外伤、内分泌紊乱、尿路憩室、肾动脉栓塞、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能会引起尿道、消化道、女性阴道出血,进而导致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
综上,导致上完厕所纸上有一点点血的原因比较多,在排除特殊饮食、女性特殊生理阶段等非疾病因素后,建议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到肛肠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妇科、产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就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并开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