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是发生在皮肤或黏膜部位上的颜色加深斑块,本质是色素沉着,可以由遗传、衰老、环境因素、疾病、药物等原因诱发。
1、遗传:最常见的由遗传引起的斑为雀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雀斑患者的基因中存在色素功能异常的片段,导致了这类人群色素细胞合成较常人更旺盛,可能天生就会有皮肤斑点出现。在经历光照后,雀斑会更加明显,在脸部、手背等经常暴露在外的部位更容易出现雀斑。雀斑表现为褐色的针尖大小的斑点,多对称分布,可散在,也可密集成群,但互不融合,受日照影响呈现出夏重冬轻的特点。
2、衰老:中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和皮肤老化,容易出现老年斑,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斑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的成熟迟缓、过度增生所致。老年斑主要表现为深色的、大小不等且表面粗糙的斑块,有粘附在皮肤表面的感觉,可以发生在除口腔粘膜、手掌和脚底之外的任何部位。随年龄增长,症状也会加重,斑的体积逐渐增大、隆起,颜色逐渐加深至深褐色或黑色。
3、环境因素:最常见的环境因素为光照,长期的紫外线照射会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促进色素合成,从而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光照可以引起晒斑,也可以加重其他色斑的症状。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油腻饮食等,都会影响机体内分泌稳态,激素变化刺激黑素细胞,使其变得活跃,导致色素合成增加,出现色斑。
4、疾病:主要是与内分泌和激素调节、代谢相关的疾病,容易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比如肝脏疾病、卵巢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另外,皮肤的外伤、炎症等疾病,愈合后也会出现色素沉着。虽然不是疾病,但一些特殊的生理时期,如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体内激素不稳定,也会引起色斑出现。疾病引起的大多为黄褐斑,主要表现为颜面部黄褐色、形状不一的色素沉着斑。
5、药物:多种药物都可能导致药源性的色素沉着斑,比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类制剂,米诺环素、异烟肼等抗菌药物,氯丙嗪、苯妥英钠等抗精神病药物,异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等抗癌药物。主要是由于药物中某些成分影响人体内分泌稳态,从而增加黑素细胞活性,引起了色素沉着。通常在停药后,通过皮肤的新陈代谢,斑会逐渐淡化。
能形成斑的原因较多,临床上常见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色斑。大部分情况下,皮肤上的色斑本身并不影响生命健康,无需特殊治疗。如果出于美观需求想要祛斑,可以到皮肤科或医疗美容科就诊;若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根据具体症状到对应科室就诊,优先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