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即胃黏膜糜烂,可有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不适,常因感染、不良因素刺激等引起胃部病变所致。
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
1,抗生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致胃炎,从而导致胃黏膜糜烂、胃溃疡等情况。一般采用1种PPI(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1种铋剂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2,抑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₂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其中PPI抑酸作用较强,疗效确切,常用有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抑酸作用较PPI弱,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常用有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
3,胃黏膜保护药:常用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铋剂,此类药物可在受损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以隔绝有害物质的侵蚀,从而促进黏膜愈合。但由于肾脏为铋的主要排泄器官,故肾功能不良者应忌用铋剂。
4,抗酸药:常用药物有硫糖铝、氢氧化铝等,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和刺激,并有助于缓解疼痛不适。
5,止血药物:胃糜烂导致胃黏膜轻度出血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止血。
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发现胃糜烂后,有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病理检查,以了解有无癌变情况。此外,日常注意饮食调理,多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过硬、过热或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也有助于促进胃黏膜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