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皮肤型红斑狼疮的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但根据其病程及临床表现,通常可以分为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三大类。
一、急性红斑狼疮(ACLE)。
- 1、局限性ACLE:为局限于面部的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在面颊和鼻背部出现融合性水肿性红斑,称为蝶形红斑,并可累及额部、颈部、眼眶和胸前V形区等光照部位。
- 2、泛发性ACLE:为广泛分布的发疹性皮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主要表现为对称分布的融合性小斑疹、丘疹,颜色呈深红或鲜红色,可夹杂有紫癜或瘀斑,还可伴有瘙痒。
二、亚急性红斑狼疮(SCLE)。
- 1、丘疹鳞屑型SCLE:与银屑病的皮损类似,主要表现为在光照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斑块或丘疹,上覆盖有较薄的没有黏着性的鳞屑。
- 2、环形红斑型SCLE:主要表现为轻度隆起的水肿性红斑,为环形、多环形或弧形。
- 有部分患者,会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损伤,从而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
三、慢性红斑狼疮(CCLE)。
- 1、盘状红斑狼疮(DLE):其典型表现为在头面部、耳部、口唇出现境界清楚的盘状红斑、斑块,表面覆盖鳞屑,剥离鳞屑后,局部皮肤可伴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如果发生于头发、眉毛部位,可引起毛发永久脱落。如果病变累及躯干、四肢时,称为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可能会引起关节肌肉疼痛。
- 2、疣状红斑狼疮(VLE):主要表现为在上肢、头面部出现肥厚呈疣状的皮损,表面覆盖有厚痂样的皮屑,好发于上肢伸侧、手和面部,同时在其他部位常有典型的盘状红斑狼疮的皮损改变。
- 3、肿胀性红斑狼疮(TLE):主要表现在面部、肢体部位出现呈水肿性的红斑,或环形、半环形高于皮肤表面的斑块,表面光滑,皮温较高,对光照敏感,常呈发作-缓解交替出现。
- 4、深在性红斑狼疮(LEP):又称为狼疮性脂膜炎,主要表现为在面部、上肢(尤其三角肌部位)和臀部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皮下结节或斑块,表面皮肤正常或暗紫红色,可单发或多发。病程长,消退后可形成凹陷性瘢痕。
- 5、冻疮样红斑狼疮(CHLE):多发生于寒冷而潮湿的环境,主要表现为在面颊部、鼻背、耳廓、手足和膝肘等部位出现紫红色斑块,一般无瘙痒症状,且随气温回升无明显消退。
- 6、Blaschko线状红斑狼疮(BLLE):临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在头面部位出现沿着Blaschko线分布的红斑、皮下结节,并可引起病变毛发脱落,多无明显不适症状。
四、其他。
- 除上述常见类型外,皮肤型红斑狼疮还包括大疱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Rowell综合征、皮肤黏膜性红斑狼疮等,均具有各自的症状表现。
综上所述,皮肤型红斑狼疮的表现复杂多样,建议出现皮肤红斑、丘疹、脱屑等异常症状的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完善专科查体、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抗核抗体谱等,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及分型,并根据病情使用局部药物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防晒、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避免发生感染等生活方式调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