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斑是花斑糠疹的俗称,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引起的表浅感染,常常表现为躯干或者上肢散在棕褐色、红色或白色斑片,病情顽固,易复发,建议及时就医。
1、病因: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的常驻菌群,正常情况下,马拉色菌以球形或椭圆形孢子的形式存在于皮肤表面,人体免疫系统及皮肤表面其他微生物的竞争可以将马拉色菌的繁殖控制在一个不会致病的范围内。然而,在高温潮湿、出汗、皮肤油脂分泌增多、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马拉色菌会转变为更有侵袭性和附着力的丝状菌形态,过度繁殖,引起汗斑。
2、症状:汗斑容易出现在颜面、颈部、前胸、肩背、上臂等皮脂腺丰富部位,起初为点状斑疹,以毛孔为中心。之后逐渐增大至指甲盖大小,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棕褐色、红色或白色斑片,表面覆有白色鳞屑。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瘙痒感。皮损可长期存在,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但不会自行消退。
3、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洗剂等。如果皮损泛发、病情顽固,需配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胶囊等。由于汗斑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较高,患者需要遵医嘱坚持用药,在皮损消失后,仍需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需注意,汗斑的易感因素包括环境潮湿闷热、人体多汗等,所以在温暖潮湿的地区多见,在北方等寒冷地区发病率较低,且在夏天发病率会明显增高。注意个人卫生,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和更换衣物,能降低汗斑的发病风险,有效预防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