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可能是由痔疮、肛裂、肠道息肉等多种疾病所导致的。
1、痔疮:尤其是内痔、混合痔。当大便较粗硬或痔疮较大时,在用力排便时,可能会引起痔疮黏膜破损,进而导致肛门出血。这类患者,可通过专科查体及肛门镜检明确诊断,通常可以遵医嘱通过饮食及生活习惯调节、外用痔疮膏或痔疮栓等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进行注射治疗、胶圈套扎疗法、手术切除治疗等。
2、肛裂:多由于长期便秘或腹泻,导致肛管黏膜发生损伤,进而导致肛门出血的症状。这类患者,可通过专科查体、肛门镜及肠镜等明确诊断。在急性期,可通过坐浴、外用硝酸甘油软膏、口服乳果糖等缓泻剂缓解症状,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3、肠道息肉:对于存在肠道息肉的患者,如果大便摩擦息肉而造成表面黏膜破损时,可以导致肛门出血的情况,可表现大便表面有血液附着或大便与血液混合等。这类患者,可通过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以明确诊断,并以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4、其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直肠癌、肛周脓肿、凝血功能障碍、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多种原因,也可能会导致肛门出血的症状。
综上所述,建议出现肛门出血的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肛肠外科就诊,配合完善体格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肿瘤标记物、肛门镜、结肠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及生活方式调理。患者不可自我诊断或讳疾忌医,以免造成病情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