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85岁以上老人还要服用抗凝药物吗

李跃华
李跃华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老年病科   主任
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85岁以上的老人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药,通常需要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疾病风险、药物副作用风险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从而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抗凝药物主要通过抗凝血功能或抗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治血管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进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因此,规律使用抗凝药物,可以降低房颤所致的血栓栓塞、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往往伴随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弹性下降等病理改变,如果服用抗凝药物则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如消化道出血、脑血管出血等。同时,老年人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也可能会与抗凝药物相互作用,进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需要由专科医生综合评估使用抗凝药物的收益与风险后,结合患者的病情、意愿和经济条件,以确定是否使用抗凝药物以及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临床常用抗凝药包括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肝素等传统抗凝药物,以及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新型抗凝药物。患者应谨遵医嘱服药并按时复查,不能自行增减药量,同时密切监测自身变化,如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

发布时间:2024-06-26 13:26
目录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