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乳头状瘤是上皮细胞增生导致的皮肤良性肿瘤,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指真皮乳头向上延伸,伴表皮不规则增生,导致皮肤表面呈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临床上常见的皮肤乳头状瘤相关疾病为寻常疣和脂溢性角化病。
1、寻常疣:是低危型HPV感染皮肤黏膜,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增生,形成皮肤乳头状瘤。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有乳头样向外突出,可见多根细柱状突出物,基底部平整,不向皮下延伸,有时微痒。寻常疣多数可自然消退,5年自然清除率可达90%。
2、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斑,病理变化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增生的瘤组织由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主要皮损为淡黄或淡褐色的扁平丘疹或斑块,好发于颜面、手背、胸背等处。一般不需要治疗,必要时可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治疗去除病变。
皮肤乳头状瘤为良性病变,一般不影响患者生活,无需特殊治疗。如果发现瘤体增大、破溃出血、疼痛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通常可采取手术切除或电灼、冷冻、激光等物理方法去除病变,必要时需行病理检查明确是否发生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