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张薇
张薇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血液内科   知名专家
国家重点专科
北京协和医院
顶级三甲医院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减退,所致的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可以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病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则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以及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骨髓移植和妊娠等多种因素有关。

2、症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引起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如四肢皮肤出现不对称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可伴随鼻腔及牙龈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结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月经量多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广泛、严重的皮肤黏膜、内脏及颅内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了皮肤黏膜及视网膜出血外,还常伴随头痛、视力障碍、意识紊乱等神经系统改变,皮肤及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等微血管病溶血表现,以及血尿及蛋白尿等肾脏损害的表现。

3、治疗: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治疗方法往往不同。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其病情凶险,需要及时进行救治,首选血浆置换疗法,并可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长春新碱、环孢素、环磷酰胺、靶向药物等。若由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或使用药物等因素所致者,应及时去除诱因。

综上所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病情复杂的疾病。因此,建议无明显诱因出现出血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液科就诊,完善体格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等,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等,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并及时开展治疗。

发布时间:2024-06-27 07:24
内容
审核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办公室